充氣膜結構建筑早在上世紀六、七十年代便在國外推廣開來,廣泛應用于
網(wǎng)球館膜結構等體育場館。隨著霧霾天氣的影響,人們越來越關注這個看起來像是大“帳篷”的建筑。
充氣膜結構屬空氣支承膜結構,是利用特殊的建筑膜材做外殼,配備一套智能化的機電設備在氣膜建筑內部提供空氣的正壓,把建筑主體支撐起來的一種建筑結構系統(tǒng),主要具備了結構簡單、便于拆裝、投資成本低、建設周期短、可移動搬遷及全智能控制等特點,可應用于工業(yè)廠房、物流倉庫等工程建設。
防霾功能并非國內首創(chuàng),但國外因空氣條件較好,大多看重氣膜跨度大、建筑周期短等優(yōu)勢,防霾功能較為鮮見。但近年來國內霧霾頻現(xiàn),迫切的空氣凈化需求使這一市場逐漸被人們重視。建設之初空氣凈化系統(tǒng)并不包含在內,霧霾問題日益嚴重后,對體育館進行升級改造,通過特殊的空氣凈化處理,可以實現(xiàn)氣膜內PM2.5指數(shù)降到20以下。
充氣膜結構的特殊構造決定了其氣密性能強,能夠形成完全獨立的運動環(huán)境。這種結構的場館更加符合崇尚自然、追求環(huán)保節(jié)能的理念。

在氣膜館內,降低了戶外運動可能存在的霧霾和空氣污染風險。節(jié)能效果主要是基于氣膜建筑的保溫性和氣閉性。首先,常規(guī)建筑有門窗,與外界的空氣交換就很多;氣膜建筑由于氣閉性好,與外界氣體交換少,熱量損失也就少了。其次,膜本身也具有保溫性,外面白色的是外膜,內部呈螺紋狀的是內膜,中間還有保溫層,這樣對溫度的隔離效果就比一般建筑更好。氣膜建筑還具有天然的清潔性。由于室內處于正壓狀態(tài),煙塵、灰塵都很難進入室內。氣膜建筑適合多種項目。它的內部空間效果好,沒有梁柱,不會影響機械的空間作業(yè);它還方便移動,可以一個地方用完再挪到另一個地方,節(jié)省成本。